分类
投资资讯

【独家首发】秉坤宣布完成B轮融资,阿里领投远瞻资本跟投

上海秉坤于近日完成B轮融资。本轮投资由阿里巴巴领投,秉坤早期投资机构远瞻资本跟投。截至目前,秉坤已累计获得融资超过1.1亿元人民币。

伴随着新零售极速前进的步伐,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新零售形态不断显现。阿里巴巴致力于打造新零售的基础设施,赋能服务商,共建新零售的生态体系, 实现技术赋能、交易赋能和硬件赋能,共建新零售落地生态,促进行业及消费市场转型升级。

近十年来,上海秉坤专注为美妆品牌提供线下零售管理解决方案。秉坤服务100多个美妆品牌客户。在世界顶尖的十大化妆品集团中,其中六家选择秉坤作为系统或信息服务商。秉坤的产品线包括零售POS软件、CRM软件、数据产品和服务、零售智能硬件等。每年处理一亿多笔交易数据,为超过5000万会员提供营销服务的数据支撑。

此次阿里巴巴战略投资上海秉坤,并与秉坤签署业务合作协议,将助力秉坤在新零售战场提供更具前瞻性的产品和服务。本轮融资后,秉坤重点投入新产品研发和新零售运营服务,吸引优秀人才加盟,为客户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秉坤已成立新零售运营服务部,帮助品牌运营已经落地的新零售场景,提升投入产出比。

同时,秉坤正在打造新一代的零售管理轻代码开发平台,构建品牌零售管理的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以满足品牌个性化的业务需求和快速交付的时间要求。

美妆品牌的新零售之路是品牌数字化、在线化、智能化之路,需要技术、工具、平台和服务的支撑。秉坤专注定位在美妆新零售的信息化工具和运营服务商。围绕客户、服务客户,用开放的心态帮助品牌实现新零售场景的落地、迭代、沉淀,为提高客户新零售的投资回报尽到全力。

秉坤创始人、董事长杨刚表示:“如今国内To C互联网红利告尽,反观To B 的企业运营效率提升空间很大,如此一来像秉坤这类 To B 的服务商价值进一步凸显出来,叠加新零售的趋势红利,其战略意义更不言而喻。因此,本次阿里投资既是一次生态战略落地的高招,也是效果极佳的财务投资。不久之后回头来看,这将是未来数年内互联网创业的新风口。”

分类
投资资讯

禾赛科技完成B轮2.5亿元融资 天使投资机构远瞻资本跟投

DoNews 5月7日消息(记者 赵晋杰)国产激光雷达厂商禾赛科技宣布完成新一轮2.5亿元的融资,由光速中国和百度领投,天使投资机构远瞻资本和高达资本跟投。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两个方面:提升Pandar 40等机械激光雷达产量,以应对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加速固态激光雷达Pandar GT的量产,并使其早日满足车规级标准。

禾赛科技2013年成立于美国硅谷圣何塞,2014年总部迁至上海。公司拥有近200名员工(30余名博士),聚集了光学、精密机械、电子、通信、人工智能等前沿行业的专家,毕业于斯坦福、麻省理工、清华等名校,并曾就职于苹果、蔡司、宝马、德尔福、德国大陆集团等世界级研发和科研机构。

目前,禾赛科技拥有一个研发中心和两个制造中心,办公室分布于上海和美国硅谷。在激光传感器产品线方面,禾赛目前拥有包括用于无人驾驶和机器人的激光雷达Pandar40 (机械),Pandar GT(固态),Pandora(多传感器融合),以及用于能源行业安全巡检的激光遥测系统等。

2017年4月,禾赛发布用于自动驾驶的40线混合固态激光雷达Pandar 40,改变了自动驾驶激光雷达行业被国际巨头垄断而且需要半年以上交货周期的现状。相比市场上现有的产品,禾赛Pandar 40的优势包括150米距离、厘米级精度、最小角分辨率(等效83线),超小的体积,和明显低于国外竞品的售价及交货周期。2017年12月,禾赛科技与百度Apollo共同发布基于Apollo平台的自动驾驶开发者套件—Pandora。

禾赛历史上累计完成3轮共计数亿人民币的融资,投资方包括远瞻资本、高达资本、光速中国、百度、真格基金、将门创投和磐谷创投等。

分类
投资资讯

禾赛2.5亿融资后,我们和它的早期投资人聊了聊

对投资者而言,早期投资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此前有数据统计称,中国的早期投资成功率仅为 5% 左右,其实并没有比九死一生的创业者要好过多少。

在众多行业的早期投资中,硬件的投资难度相比其他领域来说更大。硬件项目的成功与否,与诸多因素都有直接关联,包括硬件(元器件)算力、系统、软件、应用场景、用户习惯等等。

所以尽管我们每个人都不会怀疑硬件行业整体的未来发展趋势。但能够在目前的早期阶段,发现并投资到真正的优质项目,没有点高瞻远瞩的能力是做不到的。

而成立于 2011 年 6 月的远瞻资本,就是这样一家成绩较为优异的早期 VC 机构。

翻看远瞻资本的投资战绩:2012 年天使轮投资无人机品牌大疆创新,3 年估值增长超 150 倍;2015 年天使轮投资激光雷达厂商禾赛科技,在 5 月 3 日宣布完成由光速中国和百度投资的 2.5 亿元 B 轮融资,3 年估值增长超 120 倍。

早期捕到硬件独角兽,远瞻资本在投资上有什么独到之处?日前,拓扑社主编与远瞻资本创始合伙人、董事长胡明烈进行了一场对话,来试图寻找对于这一问题,远瞻资本给出的答案。

拓扑社(以下简称拓):向读者简单介绍一下你们吧。

胡明烈(以下简称胡):远瞻资本成立于 2011 年 6 月,是一家聚焦中国和美国市场的早期创业投资基金,专注于优秀内容和产品的天使/VC 股权投资。

目前我们管理着两支人民币基金,以及一支美元基金,已经投资了国内外 40 多个项目,总市值超百亿美元,涵盖硬件、SaaS 软件等等。

拓:我知道你们在早期就投资了像大疆、禾赛、iHear 等相当知名的硬件厂商,并且为远瞻带来了相当不错的回报。你们的投资风格和逻辑是怎样的?

胡:和很多广撒网的 VC 相比,你能看到我们投资项目的数量不算特别多。因为我们一直以来给自己的定位都是「狙击手」。狙击手一定要精准而聚焦。我们不追风口,当然这也不意味着风口我们就完全不关注,只是我们更希望在擅长的领域投到优质项目。

我们的投资逻辑是这样的:首先通过深入的行业与技术研究,确定一个有着未来十几二十年发展趋势的大行业。例如无人驾驶、VR/AR 等。在行业选定之后,我们再看其中有哪些环节是我们可以参与的。

以智能汽车为例,整车投资因为资本需求量较大,不适合我们这类早期VC。所以我们更多的是看细分领域,项目能否解决现有产业链上的痛点,或者对某个环节进行关键性的优化。

拓:如果你们投资了产业链上的某个细分领域,那么你们会不会继续在该产业链上做布局?

胡:其实这个也是我们正在学习和深入研究的地方。我们看到很多同行在这么做。投了一个项目之后,陆续在产业链上下游进行投资,每个细分领域都投一个,让各个环节能够有序串联起来,像齿轮一样起到联动作用。

这种逻辑听上去非常顺畅,但对于我们这种聚焦早期投资的机构来说,其实这种做法我们认为是有待商榷的。因为虽然我们投资的项目都是各自细分领域中的佼佼者,但当项目方真正去寻找供应商或者客户的时候,基本不会从初创期项目中挑选。即使合作也会比较有难度。

当然这种布局也有好处,就是机构在这个行业的投资成功率更高。但这并不是我们远瞻资本作为狙击手的投资逻辑。

拓:但这么说来,你们岂不是要在所有所投资的领域中都非常懂行才行?

胡:不。恰恰相反,我认为投资人在所投领域一定不是最懂的。因为如果他非常懂行的话,那么他就不用做投资,而是去创业了。正因为投资人只是懂,能够融汇贯通最好。所以他才去做投资人。

投资人对行业一定不是最懂的。他只需要懂一些比较关键的地方,让他能够决策对该行业的投资,以及防范被创始人忽悠就行了。我们是做 VC 的。VC 最担心的就是风险。投资人最重要的工作主要还是在尽可能降低风险的同时帮助所投项目成长,进而获得收益。

拓:不过有很多投资人都认为,你就应该是这个领域最牛的专家,才能在这个领域投出好项目。

胡:我并不这么认为。我认为我投资的人就应该比我更专业。如果他都没我厉害,那我为什么要投他?对吧。这个可能是我们和其他机构投资理念的不同。但事实就是如此。VC 要做的就是找到他们,支持他们。

拓:像你刚刚所说,比如智能汽车、VR/AR 这些,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它一定是未来十几二十年发展的大方向。但不可否认,这些行业现在暂时都还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这些领域的项目你们如何投资?

胡:其实在整体行业研究之后,无论是企业级产品还是消费级产品,我们最关心的其实还是它能否带来用户体验的提升。用户体验提升和非常多的因素有关,包括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硬件计算能力等等,任何一项没有达到阈值都是不行的。

比如过去曾经爆发过的 VR 和智能手环就非常典型。不可否认,它们都是以前没有的全新产品。所以一旦它们各自的某些环节做到足够突出(例如手环的轻便、电量,VR 眼镜的显示效果、低价等),一定会出现爆发。

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也得看到它们的明显短板,例如使用场景、使用习惯、内容丰富性等。所有这些都导致了它们爆发之后的快速下滑。

对于这些细分领域,投资机构非常难以投资。因为我们不能在它快速上升的阶段退出。所以一旦风口泡沫破裂,对机构的打击将是致命的。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放弃对于这些大行业的研究和投资。

像你所说,这些一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所以我们对它要持续观察。现在我们再看 VR/AR,目前的软硬件相比过去已经有了非常明显的提升,内容也更丰富了。所以我们还是要确定一个大方向之后进行聚焦,持续观察研究,真正扎下心去做好擅长的事情才能有创造奇迹的可能。

拓:那么如何在行业处于早期阶段的情况下发现优秀的早期项目?

胡:早期项目无论是产品还是业务模式都不会很完善。但事在人为。我认为早期投资最主要的还是对于创始人和团队的投资。在这一点上,我们和大部分机构的早期投资策略是相同的。

拓:你们有没有什么独特的优质项目挖掘方式?

胡:主要还是靠远瞻这些年口碑建立之后,自传播有了很多追随者,主动投递或者founder引荐。对于极有潜质的好项目投资团队会在早期介入并跟进,快速进入相同语言体系并达成共识是关键。

任何一个产品最后都是团队在做,资本是在刚开始的时候起到助推作用,人的天花板很大程度上就是企业的天花板。对于人的不可能有一套毫无缺陷的量化标准,决定变化的因素太多了,但是人一定要敏于观察,快速执行,善于沟通。

分类
视频专区

《众创新视野》新春人物报道5——罗彤:领导智能手机的新交互技术

分类
视频专区

VR输入设备Bend Labs

分类
视频专区

远瞻股权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简介

分类
投资资讯

潜伏一年,激光行业“老兵”禾赛科技

前,激光雷达之所以未大规模普及,源于其在行业内人士心中普遍的“高昂成本”印象,目前售价均在上万美金级别,普通无人车标配的Velodyne生产的64线激光雷达甚至高达8万美金,一个激光雷达比一辆车还贵,自然让造车者敬而远之。

然而,价格下降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国际顶级激光雷达生产商Velodyne专为车企设计的32线激光雷达Solid-State Hybrid Ultra Puck™ Auto,宣称若订单量达到100万台,可将单价降到500美金。而禾赛科技更是表示,其从设计之初,就注重自动化装调,未来可在1万台订单量的情况下将单价控制在500美金,甚至更低。

禾赛科技CEO李一帆说,明年1月份,禾赛将先期为合作伙伴小批量供货,届时价格会“非常有竞争力”。

规则已变,汽车产业迎来“乱世”

汽车这个重型产业,过去100年都没有大变化,一直保持着传统而格局难改的高冷姿态。直到近两年,“汽车”突然横冲直撞地驶入创投市场的聚光灯下。

100年前的汽车产业,还是个百团大战的新战场,模仿、跟进的成本很低,1900年到1910年,仅美国就有两三百家汽车厂商。但后来,汽车对装配工艺的要求越来越高,一辆汽车的零件多达3万多个,这个数字意味着很长的价值链——最有效率的造车厂,从原材料采购到售车也需要300天,对资金实力要求极高。汽车称为“工业之王”,这个名称当之无愧。

近年来,科技的进步为汽车产业带来了几波巨浪。

第一波巨浪是新能源化。做电力基础设施的大牛入场了。电动车的汽车零件只需一万个左右,价值链极大缩短,资金的周转周期也缩短,电力基础设施也在布局,意味着后来者终于开始有实力跟传统巨鳄竞争。

第二波巨浪是汽车共享。做互联网的大牛入场了。Uber、滴滴等汽车共享平台用互联网的方式进入,绕开造车,直接解决出行问题。现在每一辆车的平均使用率可能只有10%,汽车共享将让每一辆车更充分地被利用,使汽车需求量逐渐降低。

第三波巨浪是智能化。做人工智能的大牛纷纷涌入战场。

第四波巨浪是网联化。做通信基础设施的大牛也入场了。

几波巨浪裹挟之下,造车方式全面改变,直接将传统车厂推到了悬崖边。

曾有业内大佬告诉Xtecher,若把汽车产业比喻成拳击赛,传统的汽车产业像是重量级拳击,实力强大且规则固定,只有大个子、拳击手才能玩,人人戴着拳击手套,只能打这个地方不能打那个地方,不能用肘子不能动腿。可随着这几波新事物的出现,现在的汽车产业更像是日本的K1(世界异种格斗级大赛),空手道、功夫、截拳道、泰拳都可以加进去玩,动肘子、撩鹰腿,各种招数都能派上用场——如此一来,原来的大个子们该多难受?

传统车厂面临着左右互搏的窘迫境地:明明知道汽车共享会降低汽车需求,也不得不去做。通用汽车投资了Lift,欧洲的车厂做car-to-go,中国也有车厂做分时租赁。而智能驾驶更是燃起全行业的high点,国内但凡实力雄厚的人工智能团队,几乎纷纷涉足汽车行业。

如今,传统汽车行业面临的对手并不是一个孤独的复辟者,呼啸而来的是一个全新的时代:近看新能源汽车、汽车共享,惊涛拍岸;远看网联、智能、自动驾驶,洪波又起。此刻入场的玩家,面临的是“乱世出英雄”的机会。此时进入,趁乱建立新的格局,成为了近几年来汽车行业群雄并起的原因。

做激光雷达的想法出现在去年12月底。

“绝对是个全明星团队,清华的都不止10个。拥有了谷歌苹果级的团队,却没有在做一个同样伟大的万亿市场。”禾赛科技董事长孙恺对Xtecher说。在有了稳定的营收后,禾赛的团队结合多年的激光传感器开发经验,马不停蹄地开始搜寻这个万亿市场。

激光检测原理可以在很多行业得到应用,例如食品检测、室内甲醛检测等。禾赛最终选择了“激光雷达”,因为它是“机器人的眼睛”。而在激光雷达的无数细分应用场景中,又包括了扫地机器人、物流仓储机器人、无人机和测绘等不同的行业。它们都因为技术门槛不够高,产品不够标准化或者市场过小等原因被否决——最终,大家的目光一致锁定在了“无人驾驶激光雷达”,因为它足够大、足够难。但是它太贵了,很多人并不确定它是汽车的未来。

“无人车一定会用,但量产车上用不用,自己心里也没底。”李一帆说。

恰逢“亚太柏林周”在德国举办,李一帆有幸作为唯一的中国演讲嘉宾,来到了德国,一呆就是近一个月。这一个月的时间,他跑遍了德国南北,挨个访问了奔驰、宝马、奥迪、保时捷、大众、欧宝、博世、大陆等著名汽车公司的总部和德国主流的做自动驾驶的高校研究机构,虚心向德国工程师请教智能驾驶行业的未来。这一圈转下来,李一帆只得出了一个结论,“不仅要干,而且要马上干。”

决定了开发激光雷达,整个团队火力全开,把所有的研发力量都投了进来,不到一年时间就开发出了国内第一款32线激光雷达,并用产品得到了业内的普遍认可。

其奥秘何在?

“其实激光雷达和激光遥测仪比你以为得要更相似,”禾赛CTO向少卿说,“两者都是通过把激光打到远处物体表面,通过准确分析微弱的反射光来得到计算结果。公司成立三年来积累的所有光学、电子、机械和算法都在激光雷达上得到了充分的应用。甚至包括开发两套仪器的工程师所需的技能,都高度重合。”

禾赛科技开发激光雷达的近30位工程师,大都是在光电领域有深厚积累的博士和硕士。他们不仅毕业于斯坦福、清华、交大、浙大等名校,同时具备了在苹果、三星、联影、泰克、中科院光机所、中科院技物所、中科院半导体所等知名科技公司和研究所丰富的研发经验。同时,禾赛开发无人机机器视觉导航的原班人马,又接过了开发摄像头和激光雷达数据融合及特征识别的重任。

尽管禾赛是激光行业的“老兵”,无人驾驶激光雷达依旧是异常艰巨的技术挑战。

为什么难?

激光雷达是对每一子系统要求都有极致要求的大工程。比如,激光雷达要能探测到150米远距离的东西,而光从150米以外返回到镜头的强度,会只有以前的大约十亿分之一,这对光路设计和电子系统设计会有非常高的要求;此外,要做到几厘米级距离的分辨率,等于在光速走过几厘米的时间内分辨出差别,这就要求电路系统需要进行每秒十亿次的采样;同时,要把32线激光的几百个子系统集成到拳头大的高速旋转的封闭空间内,还需要克服诸多的电磁窜扰等问题。

“这样级别的产品,仅仅靠钱和时间的堆积是不够的。” 向少卿说。

分类
投资资讯

嘉兴:努力实现“产业加资本资本引领产业”双融合

上周,我市在上海举行了支持浙商创业创新洽谈会及服务业重点项目推介会,除了向与会客商介绍嘉兴市投资环境和创业创新政策外,还推介了228个重点项目,其中金融产业有59个项目。推出的金融产业项目数虽不是最多,但前来参会的上海金融界人士占到了整个客商的近一半,而且都是重量级的,其中包括兴业银行、太平洋资产、软银中国、红杉资本、光大金控、凯石投资等知名金融机构的负责人。

推介会现场共有28个项目签约,总投资达685.7亿元。其中金融产业10个,投资额673.9亿元。

“绿色金融”:3年500亿元支持城市有机更新、水环境治理

现场签约的10个金融项目总投资额673.9亿元,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绿色金融”投资基金项目,这个项目的投资额为3年500亿元。该项目是我市与兴业银行杭州分行签订的,资金将用于支持嘉兴的城市有机更新、水环境治理、要素优化等。

兴业银行杭州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张长弓介绍说,“绿色金融”是顺应中国金融产品创新的一项新生事业,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个就是人居环境的改善,第二个是资源的节约,第三个就是节能减排以及要素的优化组合。

谈及投资嘉兴的原因,张长弓说:“首先是嘉兴有这样的市场需求,嘉兴正在谋划改善水的质量,我们希望在水处理方面,以及其他一系列的绿色金融领域里面与嘉兴市有更好的合作。”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嘉兴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城市综合实力提升的同时,嘉兴在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城市功能完善等方面也显示出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政府具有很大的作为空间来充分挖掘这些方面的潜力。而截至2012年末,兴业银行的资产总额已经达到3万多亿元,特别是近几年来,兴业银行在债务融资工具、结构化融资、资产管理等新型业务领域形成了一定的优势。

张长弓透露,近期有望落地一单50亿元的项目,如果这个项目顺利落地的话,应该是嘉兴市成立以来最大的一笔单项投资,“这个项目是一个绿色有机更新项目,与城市功能的提升完善、城市的保护、旧城的改造以及其他方面要素的优化是结合在一起的。”

客商:寻找合适项目关心政策优势

项目业主:考虑各种融资可能

此次来参会的金融界客商不论属于哪种业态,大体分两种,一种是来寻找合适的项目,另一种则是来了解嘉兴的金融政策,寻找落户的可能。记者与几位客商交谈后得知,商务成本并不是他们选择嘉兴的主要原因,政策优势才是他们最关心的。

远瞻股权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是做PE的,已与嘉兴金融办接触多次,正在嘉兴寻找一些适合投资的项目。“我们主要看的是拟上市的企业,嘉兴现在差不多有70家后备企业,量是蛮大的,但是我们还处于比较早期的筛选阶段,就是和各企业接洽的阶段。”公司创始合伙人李喆说。

当记者问是否会将公司落户嘉兴时,李喆表示:“对于我们这样的机构来说,首先会考察哪边的资源更加丰富,不管是政府的政策,还是我们能够享受到的其他的一些资源,哪边更加丰富我们就会选择在哪边注册。运营成本不会是我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最重要的是政府的优惠政策,还有就是比如说我在那边注册能够享受到一些什么样的资源共享吧。”

推介会不仅吸引了上海的客商,连嘉兴本地的券商也慕名前来。新时代证券有限公司嘉兴吉杨路证券营业部机构部经理靳海军说,政策引导、政策扶持的行业是他们选择的重点。他对嘉兴港区推介的几个项目比较感兴趣,在会场上就与嘉兴滨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赵菊明聊上了。

赵菊明介绍,此次嘉兴港区共推出了债务优化项目、集装箱标场物流项目、长安桥社区集聚改造项目、滨海新城旧城改造4个项目,“我们也希望从一些大的基金公司、证券公司那里融资,毕竟现在项目都想搞,而且都想做大。”

解决两步融合问题

张长弓认为,地方政府在推动金融创新,充分分享并运用金融改革成果方面应该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一个地方如何充分运用并分享金融改革的丰硕成果,仅仅依靠地方一些中小企业的自发行为是难以有大作为的,可以说在当前社会环境下金融改革成果的落地,政府的作用无可替代。

事实上,我市早就领悟到这些,去年各地相继成立了金融办,高度重视金融业的发展以及政府的引领示范作用。市金融办主任王申峰表示,嘉兴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很多,下一步可能研究如何用好政府的资金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可能设立一些引导资金,一方面可以创新我们的融资模式,吸引民间资金来参与跟上海金融界的各种金融资源对接;第二个,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运用好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来放大政府的扶持力度。”

此外,浙江民营经济发达,从金融产业培育角度,怎么运用好金融工具,在金融市场里面找到可以发展的余地,也是我们下一步要破的题。

王申峰将我市转型发展当中碰到的一个最核心、下一步最要解决的问题概括为“两步都要融合的:一个是产业加资本,第二个资本引领产业发展”。

分类
视频专区

One Wheel单轮滑板试用视频

分类
投资资讯

个性化助听器iHear推出:可连接电脑进行调试

腾讯数码讯(编译:郑双艳)目前,美国近20%的成年人存在着某种形式的听力下降问题,但可供他们选择的助听器却屈指可数。他们要么需要花费数千美元从医院购买助听器,要么只能以几百美元的价格购买功能预设的低价助听设备。实际上,在遭受听力下降困扰的所有成年人当中,大约75%至80%没有配备助听设备,主要原因是保险公司不会报销这方面的费用。

iHear旨在让那些听力下降的人拥有一个更为便宜的选择,通过基于网络的听力测试,他们可以不出家门就能轻松定制助听设备。该公司的目标是,最终能让全世界3.5亿听力障碍者都拥有自己的助听器。

iHear由以生物医学工程师、创业者Adnan Shennib为首的一个团队创办,日前在众筹网站Indiegogo上启动了一个融资项目,计划融资6.5万美元,迄今已经募集资金2.4万美元。iHear助听设备售价从199美元(约合人民币1200元)起,包括一个测试套件以及一项在线访问iHear诊断软件的服务。

Adnan Shennib表示,他们已就iHear的生产和销售与供应商和制造商签订了协议,不出意外的话,iHear应该能在今年8月的目标日期出货。该公司还向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提交了文件,寻求获得该机构的批准,同时还希望保险公司能够报销iHear的费用。

每销售一台设备,iHear公司都会通过非盈利合作伙伴将一定的收益捐给经济条件不好的人。他希望,用户能将iHear看作是类似于智能手机一样的设备,因为他们可以通过下载新软件对设备进行定制。iHear将根据用户反馈的信息,不断推出新功能和新设置。每一台iHear设备目前都能保持最多四种设置,使用者可通过遥控器进行选择。

若想创建iHear个性化助听方案,用户首先需要通过USB接口将他们的助听器连接到电脑上,然后利用iHear的在线诊断工具进行调试。用户还可以对每台设备进行不同环境的设置,以便能按照他们的实际需要进行转换。

作为激励人们(即便他们不是听力障碍者)支持iHear众筹项目的一项措施,只要有人出资29美元(约合人民币180元)及以上,iHear将向他们免费赠送一副高保真降噪耳机。这副耳机最初开发主要用以配合在线听力测试。

Adnan Shennib 表示:“我们发现,对于大多数用户而言,我们开发的先进技术产品最终竟然成了一种奢侈品。于是,我们创办了iHear,而且将它更多的作为一种使命,而不是一家公司,希望能让以前买不起助听器的人现在都能买得起。”

大疆创新
全球民用无人机行业领导者。

全球领先的无人飞行器控制系统及无人机解决方案的研发和生产商,客户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通过持续的创新,大疆致力于为无人机工业、行业用户以及专业航拍应用提供性能最强、体验最佳的革命性智能飞控产品和解决方案。